36氪获悉,预订餐平台聚美味已于近期完成百万级天使轮融资,资方为潍坊一亿中流赋能壹号投资合伙企业,据悉,此次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张预订餐业务以及平台技术开发,目前该公司在持续寻求新一轮融资中。
创立于2022年8月的聚美味是一家互联网预订餐及配送平台,由一亿中流集团与美味优聚共同创立。该平台以商务写字楼白领为目标客群,通过整合上游餐饮门店,以预订餐+聚合送的形式切入外卖细分赛道,主要面向C端用户提供工作餐预订与配送服务。目前聚美味在杭州的首个直营点位已进驻5家产业园区,已有近70家当地餐饮品牌入驻,在C端用户数已超过10000人,单月流水超过120万元,目前周活约为3000人,复购率约为50%。
后疫情时代,餐饮外卖行业体量仍在持续增长,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0-2021中国外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2020年我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达6646.2亿元,同比增长15%。在餐饮数字化服务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预定餐为主要形式的餐饮配送也因其低价优势抢占了一部分商写白领市场的外卖细分赛道。
预订餐市场拥抱入局玩家的另一个因素是头部玩家的缺位,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线上餐饮平台,因预订餐客单价较低且与自身外卖业务的竞争关系,战略性地弱化了在该领域的布局。从市场来看,据聚美味测算,目前全国top35的城市中拥有约5000家优质独立写字楼与约1200个商业产业园区,在其中的职场人群能带来约为800亿元的外卖消费。
从商业模式来看,相较于美团、饿了么等即时外卖的配送形式,聚美味以“更低的售价、更低的配送成本”切入工作餐外卖市场。
在商家侧,相较于外卖平台,聚美味的预定餐方式较好地利用了门店的闲时,因此平台与商家的平台配送扣点可提升至30%左右,相较外卖平台提升了10-15% ,但平台菜品SKU数量上远不如外卖平台。在消费者侧,消费者可以在“聚美味”小程序提前1-5天预订当周早、午、晚餐与下午茶,并可享受免配送费、免包装费等服务,加之平台让渡了部分与商家侧的利润分成,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同一门店同一菜品时,预订餐形式的客单价往往低于外卖客单价。在配送侧,聚美味以聚合送的形式,在某一园区内按既定时间配送一日四餐,提高配送人效,降低配送成本。目前聚美味在每个入驻园区配置1-2名的配送人员,每单配送成本约为1.2-2元,并且通过与园区物业合作,可将餐饮配送至园区内各楼层。
聚美味的主要成本包括物流、公关推广、销售运营等,净利率在7%左右。
相较于入驻大型企业楼宇,聚美味选择与园区物业合作选址。物业渠道往往入驻难度较低,对于中大型物业公司来说,预订餐的模式可作为业主的配套福利,而聚美味也可以通过物业的线下推广吸引客流。谈及选址策略,聚美味创始人史云骁认为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园区模型可复制性较强,因此一开始将园区模型选在了面积大、楼宇众多、竞争和推广难度大的杭州市余杭区恒生科技园,在跑通园区商业模型后,单园区的峰值单日配送能达到2000单。在此之后,聚美味于2022年9-12月相继入驻周边的5家园区,并计划在本轮融资后在余杭区新增拓展14个园区,预计园区总覆盖人数将达7.34万人。
在餐饮外送市场,目前以美餐、麦金地为代表的团餐服务平台在疫情中后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相比之下,前者更多以大企业预充值与集中订购为主要服务模式,保证了出餐量,但与上游餐饮商户的账期也会相应较长。而聚美味主要是对消费者终端的订餐与配送服务,通过集采集送的方式与上游商家合作,结算周期较短。与美餐等发展时间较长、市占份额较大的平台相对比,目前以聚美味为代表的预订餐平台尚未形成地区集聚效应,未形成较成熟的物流配送体系,盈利模型也尚在打磨期。
团队方面,聚美味创始人史云骁曾任百度糯米销售策略负责人、阿里本地生活资源型渠道业务负责人、饿了么团餐业务版块渠道负责人,有10余年互联网本地生活版块就职经验。联合创始人宋聚安就职于一亿中流集团,有10余年互联网产品设计经验。合伙人许兵曾为饿了么智能柜业务浙江代理商,其他团队核心人员在互联网本地生活、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等的方面拥有多年工作经验与渠道资源。
谈及近几年餐饮企业的“蛰伏期”,史云骁认为,预订餐是在疫情下逆势发展的外卖细分赛道,疫情之后用户在工作餐这类高频刚需消费上的心智转变主要有两个特征:
一是对大多数白领来说,低客单价依然是核心优势,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有安全卫生保证的工作餐是预订餐平台的竞争力之一;
二是对于中高收入消费者来说,外送服务体验是关键,在同等客单价下,能享受到免费送餐、送餐上楼、配送保温等服务也成为这类人群选择聚合送平台的理由。
据史云骁介绍,公司目前在寻求新一轮融资合作中,未来将依托一亿中流集团与美味优聚两大平台的园区资源,以直营的形式继续拓展杭州市场,并在TOP35城市中寻找加盟合作人,复制园区配送模型。在业务上,公司将以预订餐平台为核心,计划自建供应链体系、新增到店业务与非餐品类、建立区域物流中心,提高业务利润率与消费者体验。
本文转载自36氪,作者:程一城